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2021-尊龙网平台

 2022/01/05/ 12:31 来源: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新区各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新区各国有集团公司,省属驻区各单位:

  《兰州新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已经兰州新区2021年第41次管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12月27日     

兰州新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编制背景与发展基础……………………………………………………………………………………1

  (一)“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体育发展成效………………………………………………………………1

  (二)“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4

  (三)“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体育发展的重大机遇………………………………………………………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总体目标…………………………………………………………………………………………………8

  (四)具体目标…………………………………………………………………………………………………8

  三、重点任务……………………………………………………………………………………………………10

  (一)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10

  (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激活全民健身末端………………………………………………………………12

  (三)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增强竞技体育实力………………………………………………………………14

  (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大众体育消费………………………………………………………………15

  (五)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后备人才培养………………………………………………………………17

  四、保障措施……………………………………………………………………………………………………19

  (一)加强组织领导……………………………………………………………………………………………19

  (二)完善政策措施……………………………………………………………………………………………19

  (三)落实经费保障……………………………………………………………………………………………19

  (四)健全体制机制……………………………………………………………………………………………20

  (五)强化体育交流……………………………………………………………………………………………20

  (六)加大宣传力度……………………………………………………………………………………………20

兰州新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兰州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黄金五年”。编制好“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兰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法规为依据。

  规划期限:2021-2025年。

  一、编制背景与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体育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是兰州新区体育事业发展起点高、速度快、变化大的五年。通过实施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品牌体育赛事以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有效措施,推动兰州新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升级。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兰州新区“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规模性全民健身活动26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兰州新区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径协会评定为“金牌赛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兰州新区总人口的62%以上。体育赛事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体育社团组织在新区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00人,城乡社区晨、晚练点和健身站点132个,形成了具有兰州新区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底,兰州新区共有各类体育场馆988个,健身俱乐部5个,公共体育健身布点132处,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建成社区体育健身中心3个,建成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长廊和健身广场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7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全省体育统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甘肃省最大、技术性最强的室内运动场馆-省体育馆正式建成,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体教融合迈出崭新步伐。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在校学生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5.9%、优秀率34.3%。充分发挥“鲶鱼效应”,打造一批体教融合新品牌,竞技叠杯、健身操、滑轮、滑雪等特色体育项目先后引进校园。建成全国体育特色学校19所,其中全国冰雪特色校3所、全国排球特色校1所、全国幼儿足球特色校2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13所。向省、市体校输送专业运动员36人,学校体育为新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少年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衔接,人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体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强化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监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体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借助甘肃省教育厅授予兰州新区“冰雪运动进校园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兰州新区冰雪运动员训练中心营业额2位数增长,健身娱乐和运动休闲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体育 文化、体育 旅游、体育 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新区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明显增长。体彩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新增体育彩票销售点21家,体育产业产值达到 1.3 亿元。

  ——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出台兰州新区《公共性群众体育活动资助方案(试行)》,资助广场舞、冰雪、篮球、足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20多次。开发线上健身app,借助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弘扬体育精神,曲棍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等体育项目在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赛事中多次荣获冠军,发挥了引领作用。与兰州新区滑雪场合作,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冰雪研学”等系列活动,为兰州新区群众提供低价折扣滑雪门票5万余张。

  (二)“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总体来看,兰州新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效显著,但体育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从体育发展的实践来看,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衔接还需加强。竞技体育梯队层次尚未形成,体教融合模式下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亟需完善,运动项目布局和科学训练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亟需加强。体育行业协会实体化、专业化发展较慢,体育行业执法力量缺失,赛事监管、跟踪服务、行政处罚等方面还比较滞后。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下,体育秩序和赛事格局受到严重影响。体育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底子薄、规模小、渠道窄,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体育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鼓舞人心,体育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全面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新的生活理念、教育观念、消费模式、技术应用、传播方式以及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将为体育事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拓展冰雪休闲产业。

  “十四五”时期,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区县合一”的稳步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必将催生体育新产品、新服务、新运营模式,推动兰州新区体育事业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体育产业将会成为兰州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兰州新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研判兰州新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兰州新区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围绕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坚持人民至上、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区,为实现“四区两新”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突出特色,强化引领。将兰州新区体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和“区县合一”,全面推进健康新区建设,准确把握体育在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品牌创建和全员参与,使体育发展更加广泛地融入生活。

  ——体教融合,强化育人。发挥兰州新区机构设置优势,全面开创体教融合新局面,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革新体育治理体系,推动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近期与长远、重点与均衡、特色与普及的关系。

  远景目标展望:至2035年,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1次以上,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3次以上,将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赛办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育盛会,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新区人口数的6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6%以上,城乡“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体育赛事中逐步展露头角,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成果明显,“三大球”发展更加均衡。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新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

  (三)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体育强区目标,建立支点,走在前列,以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增强人民体质为总基调,充分发挥兰州新区区位和资源优势,站在国家级新区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夯实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基础、努力壮大体育产业规模,全面推进兰州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形成政府引导有力、社会广泛参与、市场迸发活力、公共服务完善、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和科学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四)具体目标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深入抓好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优先在兰州新区新建区域布局体育公园,优先在公园、河岸、景区等布局健身步道,保障群众锻炼“举步可及、免费享有”。加强区域政策统筹,在文旅商贸、社区服务等空间中融入体育健身功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切实提升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国家规定的2.6平方米。

  ——群众体育实现新突破。构建快捷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体育生活化、资源信息化、服务均等化、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和活动系列化,稳步提升群众健身意识、健身热情和健康水平。至202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500人以上,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90%。

  ——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着力提升兰州新区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全力备战2022年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成绩较上一届再有进位。到2025年,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到500人以上,建设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单项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1个以上,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所以上,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00名以上。

  ——体育产业呈现新面貌。新发展理念得以深入贯彻,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给更加丰富,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保持体育产业2位数增长速度。重点培育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积极打造1个省级体育产业特色小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

  1.加快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区县合一”和未来人口规模,新建2处以上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利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和小区的“金边银角”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健走步道10公里以上、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0套以上。加快体育场地设施的智慧化发展,为移民安置点配齐体育设施,将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等打造成为便民利民的休闲健身场所,新建2处以上体育公园。以新区核心功能区为半径,在周边建设滑雪和登山步道3处,在郊野休闲公园内建设户外营地,打造生态体育公园,设立自行车骑行、极限轮滑、户外拓展等场地3处以上。

  2.积极促进体育社区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方面的便捷作用,把体育协会和体育组织作为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严格落实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有关规定,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全民健身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以社区为中心建设方便群众的健身网络,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健身设施。

  3.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推动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争取资金支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并向社会公示管理细则和服务内容,有效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强化公共体育场馆在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功能,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在提升全民健康和服务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4.不断建设足球运动场地。至2025年,各园区修缮、改造或新建2片以上11人制社会标准足球场。各乡镇(街道)新建1片以上5人制或7人制封闭式(笼式)足球场。新建学校按要求建设校园足球场地,改扩建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3片以上。新建大型居住区和社区至少规划建设1片以上5人制笼式足球场地。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城市公园绿地或闲置区域建设群众身边的足球场3片以上,并给予资金支持。

  (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激活全民健身末端

  1.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按照“区县合一”的要求,科学设置方案,每年组织1次国民体质测试活动和《成年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赛,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依据。推进“互联网 健身”,开发1-2个高效实用的线上线下体育健身app,通过智能健身设施,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利用兰州新区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加大健身活动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加大对基层社区体育健身组织的扶持力度,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开办居家健身课程,普及健身知识。

  2.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竞赛体系。实施全民健身品牌战略,每年扶持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严格审核赛事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强化赛事安全,有序组织“全民健身在陇原”健身操等赛事活动。每年年初制定全年群众体育赛事计划,开展健身、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冰雪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12场以上。服务移民安置和兰州新区企业,在企业职工及外来务工群体集聚区添置健身设施。每年开展1次以上社区运动会,使每名群众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

  3.多途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把体育教师培养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体育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引领作用。依托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一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把兰州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增加至2500人以上。制定兰州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标准,积极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教师和体育爱好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

  4.丰富特殊人群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完善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和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指导服务,培养适合残疾人需要的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加强特殊人群体育的科学研究,充分关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发适合特殊人群健身的项目。

  5.完善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加强各级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点建设,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水平。邀请运动健身、营养保健专家定期组织全民健身讲座,普及科学健身常识,组织国民体质测试2万人以上、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15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

  (三)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增强竞技体育实力

  1.强化思想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运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运动员为主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培养运动员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作风,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融入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赛事环境,加强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体系建设。

  2.优化竞技项目布局。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巩固优势项目,加强潜优项目,挖掘特色项目,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依据兰州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重点打造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项目,重视开发电子竞技等休闲娱乐项目,强化弱势项目的提高。通过科学规划项目布局与创新训练手段,全面提高兰州新区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加大对田径、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基础大项和足、篮、排等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研究与投入,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有较大跃升。

  3.提高训练成绩和水平。建立符合兰州新区实际的训练管理、反兴奋剂、科研服务、考核评估和综合保障机制,科学布局和建设体育训练科研工作。建立冬季运动项目管理制度,推动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发挥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优势,探索建立多元化训练路径。制定职业体育发展配套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俱乐部,参加高水平职业联赛。提升重大体育赛事备战参赛水平,积极向上输送人才,服务保障国内外运动队来兰州新区训练和比赛。

  4.优化竞赛制度体系。全力办好兰州新区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十四五”时期力争把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赛办成“双金”体育赛事。搭建竞赛体系,积极申办全国高水平竞技项目比赛和单项赛事。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通高水平体育人才进入大学通道,加强重点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推动体教融合高位运行,努力构建兰州新区优秀后备体育人才成长和上升的通道。

  5.完善运动员培养机制。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纳入个人发展的教育序列,建立较为完备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根据运动员训练比赛任务重、流动性大等特点,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积极协调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加强对运动员的注册和管理,落实教育部高校招生政策,为运动员学习、就业创造条件。

  (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大众体育消费

  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游泳、健身、棋牌、球类等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兰州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航空、自行车骑行等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推动体育休闲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大力扶持冰雪产业。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做强兰州新区冰雪运动员训练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冰雪项目,支持社会组织和冰雪运动经营企业建设、升级、改造冰雪运动休闲设施1处以上,大力推动冰雪运动休闲产业发展。

  3.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精心包装体育健身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和赛事等支持。依托“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兰白产业经济圈等产业集聚区,聚集产业核心要素,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亚高原体育训练与休闲健身基地品牌。

  4.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依托甘肃省体育馆,申办和承办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单项体育赛事和体育职业联赛5次以上。筹划观赏性强、视觉冲击效果好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项目。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体育经纪公司、体育中介机构的合作,实现办赛形式多样化、赛事运营专业化。

  5.培育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吸引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落户兰州新区,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国内、国际体育用品研发机构的合作,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业非盈利中介机构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制度创新、新企业的衍生和知识信息的交流扩散。

  6.推进“互联网 ”体育产业。举办全国性体育运动休闲产业高峰论坛等体育峰会,集聚国内外专家为兰州新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依托信息技术和智慧新区项目,重点发展体育活动的规划与设计、培训、经纪、咨询、集散、租赁和体育动漫游戏研发等业务。

  7.稳步提升体育彩票产业。从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入手,推进体育彩票市场快速发展,不断扩大体育彩票市场规模,“十四五”时期,力争体育彩票销售额稳中有升。

  (五)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后备人才培养

  1.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以全国体育特色学校为龙头,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激发体育教师活力,将“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足球”开展与社区运动会相结合,做到“体育+教育+家庭”。探索建立学校体育项目“自选超市”,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促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2.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使学生每人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超过96%,优秀率超过35%。举办兰州新区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打造以选拔、储备后备人才为目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每年至少举办1次以上全员运动会、每学期组织3-4项单项体育活动竞赛,积极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方法,丰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调动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通过培育和提升,使兰州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学校稳定在2所左右,长期参加学校业余训练的学生保持在150人以上。为优秀体育人才创造升学机会,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训练,形成阶梯式体育人才培养通道。

  4.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开展竞赛活动、提高课余训练水平、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改革工程”,建立兰州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席会制度。鼓励单项协会依托专业优势,开展项目普及和推广,参与组织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专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理顺并完善全民健身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残联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体育工作。加强对各级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评价和监督,促进其合法、规范、高效运作。组织和鼓励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咨询与培训、体育消费开发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兰州新区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体育公共服务、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以及国民体质监测等的投入。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兰州新区的体育发展,推动体育投入多元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切实为兰州新区体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落实经费保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精神,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专项管理制度。探索和建立多渠道的体育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机构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兰州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整体布局与建设,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实施。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体育发展格局,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体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格局。

  (五)强化体育交流。发挥体育聚合效应,有计划、有步骤提升兰州新区体育对外交往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发达地区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积极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体育赛事举办、体育文化传播等大型活动的开展,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协作机制。

  (六)加大宣传力度。抓好示范引领,提升对兰州新区体育社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重要法规、政策和条例的宣传,为体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把握体育规律和舆论导向,服务大局,弘扬体育精神,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体育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为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关链接:一图解读——《兰州新区“十四五”体育规划》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尊龙网平台的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