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完善体系 创新举措 建设平台 优化环境 人才“引育留” 新区有良方-尊龙网平台
设立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8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
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现有人才资源总量15万人,较成立之初增长52.64倍……
近年来,新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产才融合、创新驱动”的工作理念,做足做好“人才 产业”文章,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引育举措,建设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多举措推动人才竞相汇聚
新区始终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方式和工作格局,成立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制度,加快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新时代兰州新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含金量。
围绕产业集群人才需求,连续五年开展重点高校巡回引才招聘,连续四年举办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国聘行动开设“兰州新区产业兴城引才强才专场”,兰州新区首届“才聚新区、智创未来”人才节成功举办,累计参与企业5000余家,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引才活动品牌,全省区域“人才高地”加速构筑。
创新引才聚智方式,举办“创业导师和海外赤子兰州新区行”“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高端论坛”等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柔性引进航空、化工、金融等领域的院士、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30名。
聚焦国企重组改革,通过校园招才、社会引才、公开选才等方式,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高校毕业生3452人,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了人才保证。
搭平台优服务“留才又留心”
充分发挥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和高科技产业项目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强等优势,建成同位素制造业创新中心、石油钻采装备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98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户,签约落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
建立“研发在上海、产业化在新区”的区域科技合作新模式。支持兰泵与上海合作建成超高温钍基熔盐泵试验平台,推动佛慈制药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中成药深度研究和临床再评价。
实施海亮“铜箔生箔机多场数值模拟技术开发”等多个科技研发项目,清洁能源生产、先进计算中心、3000马力压裂车组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省内外高校合作桥梁,近五年累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项目150余项,推动解决技术难题104余个,新培育引进科技成果254项、转化80项。
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办法》《促进人才聚集奖励扶持办法》《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化工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办法》,率先在全省将纳税额度较高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500强区域总部高管,首次在新区就业创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化工专业大专学历等优秀人才纳入范围,形成了“纵向覆盖从国家级人才到技能人才各个层次、横向覆盖各个产业”的政策体系。
实施“兰州新区优才卡”制度,为人才提供安居、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发放平台建设、奖励补贴、技能晋升补贴、人才公寓费用300余万元。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周转性住房3000余套。
同时,围绕职称申报难、评审难的实际,申请成立兰州新区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等3个评审委员会,畅通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的渠道,累计评审(认定)7646人。
聚焦新区教育、卫生系统“人多编少”“人多岗少”“人员身份多元化”的问题,在全省探索按照“人员总控、岗位总定、单位聘用、备案管理”的方式开展岗位管理工作,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岗位设置难、职称评聘难、待遇兑现难的问题,有力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兰州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