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滚滚仓廪实——兰州新区夏粮喜获丰收
来源: 秦川园区
时间: 2024/08/29/ 17:36
字号:[大][中][小]
刚刚进入小麦收割期的兰州新区秦川园区,一株株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摆,传达着丰收的喜讯。种粮大户王道安捧着籽粒饱满的小麦和乡亲们分享丰收喜悦:“今年咱们的麦子产量不错,我家1亩地比去年增产20公斤,100亩地就能增产2吨。”
自7月以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迎来收割期。伴随着一台台联合收割机作业,增产成为今年夏收最生动的写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秦川园区夏粮种植面积5.25万亩,其中种植和尚头小麦约1.6万亩,小麦总产量达到31500吨以上,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
夏粮产量再创新高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安全。今年,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充分发挥小麦单产提升补助资金作用,推进园区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夏粮再次交出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为全年农业丰收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个丰收年,旱砂地里的和尚头小麦亩产量预计200斤左右,1万亩禾尚头小麦经济效益可达800万元。”在秦川园区上川镇万亩和尚头小麦种植基地,种植大户王兴河忙得不亦乐乎,一边驾驶农机收割小麦,一边积极对接工厂对小麦进行烘干加工。由于小麦从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收获的麦子直接送往烘储仓库进行烘干,省去了传统的晾晒环节,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说起小麦,永登鑫元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充江难掩丰收的喜悦。“今年我们合作社在秦川园区种了约1.6万亩和尚头小麦,总产量超过211万公斤。”陈充江说,兰州新区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种植小麦收入越来越高。
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聚焦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大要素,秦川园区在小麦种植时便下足了功夫,积极推进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小麦生产,积极引导以增加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粮食面积不减、产量不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据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秦川园区提前下拨小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46.08万元,及时落实今年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补贴资金55.77万元,为夏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单产纪录连续刷新
走进秦川镇五墩村小麦种植地,随风起伏的金色麦浪映入眼帘。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里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色泽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储粮仓里倾泻而下,沉甸甸的麦穗“变身”成为颗颗饱满的金色麦粒。
“这是由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室选育的优质强筋抗病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兰航选l622’,亩产达372.6公斤。”兰州天硕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建涛介绍。与此同时,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传出喜讯,引进种植的优质强筋春小麦新春37号,以亩产400公斤以上的成绩刷新了秦川园区优质春小麦单产纪录。“今年雨水充沛,小麦籽粒饱满,预计每亩产量能达近千斤,同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当地种植户柴文亮一脸喜悦地说。
据了解,今年,秦川园区小麦普遍亩单产在400公斤以上,水地小麦单产预计每亩达500公斤,旱地和尚头小麦单产预计每亩150公斤,分别较上年增加20公斤和30公斤。为了提高小麦整体播种质量和产量,秦川园区通过选择优良小麦新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一喷三防”等措施实施的基础上力求做到苗全、苗齐、苗匀。
“从品种的选择上,再到田间的日常管理,我们都做到了精细化。特别是在穗期病虫害防治期间,还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到村到户开展指导,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秦川园区农水局局长高文全介绍,夏收完成后,秦川园区将通过政策宣传、项目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户及时开展复种,抢时抢墒播种油葵、青贮玉米、蔬菜等作物,实现一地两用、一年两茬,前茬稳粮、后茬增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秦川园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推广等,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过去小麦地浇水时,24小时离不开人,还是大水漫灌。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首部系统就能操作滴灌系统浇水施肥,省时省力还能高产。”秦川园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多银说,公司通过优化耕地质量、推广水肥一体化、干播湿出、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提高了耕地产粮能力。机械化收割,起到了节本增效作用。“小麦适收期时间很短,如果收获不及时,就会造成产量损失。而机械化收割能够迅速完成收获,降低了人工收获损失率,解决了粮食由地头转运粮仓等问题,实现了颗粒归仓。”曹多银介绍。
“种好粮食,学问太大了!如果把种粮过程中的科技都掌握了,种地会越来越轻松,收成也会越来越稳。”当地种粮大户王兴河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具的应用,他种粮的“胆量”越来越大,今年种了1万余亩小麦。
今年,秦川园区续建、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工面积17.2万亩,投入农业生产机具720台套,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耕种、无人机飞防等累计完成作业面积25.6万亩次,集成推广“良种 良法”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