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兰州新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
时间: 2024/06/28/ 18:45
字号:[大][中][小]
各园区农林水务局,中川、秦川园区经合局,西岔园区教科文体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根据《“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甘肃省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兰州新区实施方案》,现将方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
“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
兰州新区实施方案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关于印发<“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甘肃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社发〔2024〕1号)要求,结合新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务实高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发挥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推动乡村文化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区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倡导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提振农民精气神,培育农村社会好风尚。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促进城乡融合。贴近农民组织乡村文化活动,为农民搭建展示风采、创新发展舞台,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产品服务有效供给,促进文化在城乡间交流互鉴。
三是坚持保护第一,赓续农耕文明。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村文化的根脉生生不息,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协同发力,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内涵,统筹用好各有关部门文化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拓展延伸乡村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三、重点活动
(一)持续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乡村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 三农”工作最新部署要求和政策动态传递给农村基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开展“赓续传承”红色宣讲,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以及脱贫致富的伟大成就,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统筹用好各类宣传教育资源,结合新区民俗文化、农时农事,开展传统文化、党的政策宣传宣讲,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活动时间:全年持续开展
牵头单位:新区农办
实施单位:各园区农办
(二)组织开展“粮安天下”农民公益培训。组织基层干部、种粮大户等作为公益宣讲员,面向农民群众讲述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先进事迹,结合自身经历、身边典型,用易懂好记的语言,讲好稳产保供的战略意义和农民作出贡献的生动故事,宣传粮食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强化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粮食大面积提高单产等技术应用,传递稳粮增收致富信心,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多产粮、产好粮的内生动力。
活动时间:6月-11月
牵头单位:新区农林水务局
实施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
(三)组织开展“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结合新区文化艺术特色,找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切入点,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服务乡村,在春节、端午、中秋节、农民丰收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表演活动。持续推动“四季春晚”常态化,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村晚”群众特色文化展示和传承。中川园区依托中川小镇、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临港花海、史喇口乡村旅游景点等优势,组织开展以“赶古游园 非遗演绎”为内容的汉文化游园会、“篝火晚会”“歌唱祖国大合唱”等活动,带动乡村旅游、体验、康养等新业态发展。西岔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公园、“和美乡村”优势,组织开展共享农场、亲子采摘、农耕文化体验、太平鼓展演、民俗文化表演等系列活动。秦川园区结合文化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社火表演、地方戏曲、乡村歌舞展演等民俗文化活动换发活力,充分展示文明、和谐、安康的新时代生活风貌。
活动时间:6月-12月
牵头单位:新区商文旅局、农林水务局
实施单位:中川、秦川园区经合局,西岔园区教科文体局、各园区农林水务局
(四)组织农耕农趣农味文化体育活动。坚持农民唱主角,将体育活动与民俗节庆、农事农季相结合,因地制宜举办“村ba”、村跑、村超、村乒、村歌等具有乡村特色、农民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活动,推动中华农耕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和体验农耕文化,多渠道、全媒体宣传展示农耕智慧,弘扬展现农耕风采 。
活动时间:全年持续推进
牵头单位:新区农林水务局、商文旅局
实施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中川、秦川园区经合局,西岔园区教科文体局
(五)组织参加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ip(知识产权)符号和商品、服务等,打造高品质“土特产”产品和文化品牌。支持提升“贝恋beilian”“甘小饴”品牌价值,支持乳制品、食用菌系列、设施果蔬申报“甘味”品牌,组织纳入“甘味”商标品牌的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展销活动。
活动时间:6月-12月
牵头单位:新区农林水务局
实施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
(六)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文化艺术基地。各园区结合文化资源禀赋,遴选文化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村,开发富有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动建设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农业文化展示区等,积极打造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特色文化驿站。探索建立文化帮扶机制,利用乡情乡愁,吸引文化团体、企业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文化资源创造转化、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活动时间:全年持续推进
牵头单位:新区农林水务局、商文旅局
实施单位:各园区农林水务局、中川、秦川园区经合局,西岔园区教科文体局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新区农业农村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力量,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推动重点活动落地实施。各园区要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活动,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园区要积极谋划实施重点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和风险防范预案,明确活动进度安排,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每个园区至少举办一项专题性乡村文化活动,活动举办前要及时通气,活动方案、活动成效、亮点等内容要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及时反馈新区农林水务局,由新区农林水务局择优筛选向省上推荐宣传。活动内容和规则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公益属性,避免过度商业化,规范财务管理,不得违规收取任何费用,为农民群众参与活动提供便利化服务。
(三)强化服务支撑。引导志愿者和公益机构广泛参与,鼓励企业捐助、协办重点活动。积极推荐新区热心公益、长期支持文化发展的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自主自愿参与“大地流彩”重点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设施阵地作用,加大对活动举办、文艺展演的指导扶持。立足区域特色打造融合乡村文化和旅游活动的平台,扩大联动和村民互动,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交流展示平台。
(四)加大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注重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强对“大地流彩”活动的宣传报道,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成果,扩大活动声势影响。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对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文化建设涌现的先进代表、感人故事,要加强展示推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