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尊龙网平台
2024/05/27/ 16:2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郝海广 王志勇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具备巨大潜力和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要不断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与传统生产力将自然视为外生变量不同,新质生产力把生态环境作为固有组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自然价值转化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社会经济价值的新业态,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了人类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边界,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和延伸生态系统的固有价值,其蕴含的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的,是新质生产力在生态价值产业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获得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其显著特征。将保护和尊重自然纳入生产过程,需要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生产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以保护为优先责任的生产方式,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优势挖掘、生态产品生产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均需要以先进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突破生产和保护之间的技术壁垒。同时,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的持续迭代升级,必然会引领先进科技的不断创新升级,为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载体。
推动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和协同质变是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步骤。将自然作为劳动对象,采用新型劳动资料,不断提升人类福祉,正是生态文明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致力于通过劳动者生态意识提升、生态系统保护性利用,将生态保护修复和经营管理纳入生产力范畴,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和范围,促进了生产力要素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准则的创新性配置,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力新形态。
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将自然价值纳入产业和发展链条,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发展路径,是生态文明时代具有极大战略优势和极强竞争力的产业形态,是我国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将为全球绿色新型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诸多科技问题
一是产业化落地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界对生态产品开展了概念内涵、实现机理、方法路径等方面的广泛研究探索,但目前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储备、知识深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尚未形成能指导实践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主体多分散于各传统学科,研究方式多属于 “附带式”研究,专门聚焦于该领域的学者、团队较少,力量薄弱,重大科技成果产出难度大。企业等市场主体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热度不高,已有科技成果难以通过市场实践迭代深化。
二是产品化供给的自然生态基础仍不牢固。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但我国生态脆弱区域分布广、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依然偏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尚没有根本改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自然基础仍不牢固。全国生态系统状况监测体系有待完善,支撑生态产品生产环节的信息化能力不足,大规模、高质量的自然资源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和优化配置难度大,无法高效支撑自然生态转化为生态产品。
三是市场化运行关键环节存在技术瓶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运行中存在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生态资产抵押难、生态产品交易难、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等问题,阻碍了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延伸。不同地区生态产品数量、类型差异性大、构成复杂,准确制定区域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仍需要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同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导致结果差异大,难以应用于管理和实践。生态产品供需对接不够精准,需探索能突破地理区位、交通、市场等不利影响的交易模式。
四是地方化实践探索经验尚不足以形成科学方法论。一方面,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但目前仍停留在“点”上,重局部轻整体,地方特色强且比较分散,将实践经验凝练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模式方法尚存在一定局限。另一方面,当前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等提出的模式大同小异,对可利用的生态产品类型、数量、供给能力以及适宜发展的优势产品缺乏深入研究,尚不足以支撑培育形成后劲足、可持续的生产力。
培育先进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学科建设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学根基。学科建设是不断实现知识体系系统发展、持续扩大科技供给的基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多种学科领域,要强化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建立汇聚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领域的科技资源,统一目标、方法、标准,以重大科技瓶颈突破为导向,协同攻关,在理论基础、价值核算评价技术、市场实现机制、地方实践探索经验的科学化提炼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应用研究。
以科技能力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潜力。良好自然生态系统是形成优质生态产品的根基,要以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着力提升保护修复科技能力和水平,保障供给潜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要机理和关键技术研发、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制定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探索陆海统筹、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方法,加强生态科研观测、生态资源调查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数据共享和预警,全面提升科技保障能力。
以摸清本底为牵引突破核算技术瓶颈。要以摸清生态产品数量规模、空间分布为牵引,突破价值核算技术瓶颈,指引生产资料配置。加强生态产品分类研究,探索统一的类目清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可识别、可对比。改进实物量核算方法与技术参数,形成基于行业部门统计报表的价值核算技术。结合各类调查监测方法,研发生态产品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定期跟踪掌握生态产品的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与开发情况等信息。
以促进交易引领新型定价和交易模式探索。交易变现是产业化落地的最终一环,要加强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研究制定生态产品认证和标识技术规范体系,实现产品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查,贴实“生态”标签。突出生态产品价值来源研究,加强价值理论、消费者行为及市场结构等理论的延伸应用,开展定价机制和方法研究。深化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资本收益等交易规律研究,培育数智化交易模式。
以模式提炼为路径推动形成科学方法论。示范带动是推动新事物广泛成熟落地的有效方法,要提炼地方实践探索经验,形成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论。以各地的成功经验为蓝本,深入分析所蕴含的产品类型、核算方法、定价机制、交易模式等,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借助国际性学术会议、论坛等,推广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经验,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